全国这么多兰州拉面馆,竞争一定很激烈。那么,他们赚钱吗?近日,一位拉面馆老板说,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万元!
大店年入300多万元,小店年入近200万元
“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在国内网点发展到35000家,在国外网点发展到110家。兰州牛肉拉面通过百年的发展,已经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第一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团全体会议上如是说。
据未来网3月10日报道,近年来,“拉面经济”推动了甘肃经济的发展,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一位在北京开拉面馆的马女士说起店里的生意,笑得合不拢嘴。
我跟着老板在北京卖了20多年的拉面啦!这些年来,拉面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做了。
马女士自豪地说:
那些没有走出去的人,即使在家乡开一家小店面,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块钱。
马女士表示,在家乡开大店的人也不少,二三百平方米的店大街上比比皆是。即使在大店,一碗面也仅仅只有七、八块钱,但是一天却能收入一、两万块钱。马女士跟记者算了一笔账,
家乡的大店一年能收入300多万元,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万元。但是大店花销大、成本高,真正的算下来,其实差不了多少。
“在家乡,10户人家里有六、七户人家中都有拉面师傅,即使不开店,凭手艺也能养活自己。”马女士补充道。
随着“拉面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甘肃人走出家乡。2012年,兰州本土拉面开始走出兰州,走向全国。2014年10月,东方宫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进入厦门;2015年1月,安泊尔兰州牛肉面进入武汉。这之后,燕兰楼、东方宫等大型餐馆在各大城市开得红红火火,小型拉面店也在城市中遍地开花。
“兰州牛肉拉面是兰州的一张城市名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宣传兰州新型城市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马利民表示。对此,他建议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各个部门,整合市场资源,集中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此外,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兰州牛肉面信息平台,开展网上的原场地认证,搭建互联网网络的宣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还要加大大力政策的支持力度,扶植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大型连锁企业。
青海一个县,靠拉面脱了贫
兰州拉面虽然是兰州的,但把这个牌子打出去、并在全国铺开的,是青海化隆人。在过去,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穷到了根里,但是通过“拉面”脱了贫,让化隆人逐渐地走出了大山。
1988年,青海化隆人打着“兰州拉面”的招牌在厦门市开了第一家拉面馆。以此为发端,来自青海省东部的拉面经营者纷纷效仿,闯遍了我国大江南北,相关产业几乎覆盖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所有市、县。
据《农民日报》去年11月报道,目前,化隆县有近11万人(占化隆县劳动力的60%)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创办拉面店1.5万家,实现年总产值近100亿元。拉面经济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脱贫经济”和“致富经济”,在累计脱贫的12万人中有7万人通过拉面经济实现脱贫。
拉面对化隆县有多重要,看看化隆县政府官网就知道了。在化隆县政府官网上,专门开设了“拉面经济”版块。
可见,青海拉面的成功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只要是做拉面生意,化隆人就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得到三五万元的贷款,第一年的利息由县政府出。这样的政策已经持续了20年,仅去年一年,化隆县预计拨出的"拉面贷款"就有2000万,每年政府的利息补贴要500万。
除贷款外,拉面户还有专属的信用卡,允许两个月还一次款,若无不良记录,一次可以取10万,透支25万。
2017年9月,化隆县还出台了《化隆县普惠金融“拉面经济”试点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显示,
中期目标(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筛选20家具备一定规模,从事与拉面产业相关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扶持我县农牧民在省内外经营拉面馆达500家左右,对首次经营拉面馆的农民提供每户不少于10万元的创业贷款,对扩张经营的拉面户经营户提供每户不少于30万元的贷款;力争使年内贷款发放额达到 6000万元以上。
最终目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前期扶持500家拉面馆20家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扶持规模,发展扶持拉面馆户数达到1000家,扶持企业规模发展到最终的50家,贷款支持规模保持在1亿元以上。
这还没完,化隆人把拉面带到全国,化隆政府就跟着到各地为他们服务。化隆县有89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被派到全国五十多个地区设立拉面办事处,专门负责拉面户的后勤工作。
有政府的手托着,拉面户们基本可以零成本起家。拉面生意也没亏着县政府,把贫困的农村人口输出到全国,赚的钱也有不少都回到了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