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风险和高收益
在孵企业成长至少要经过四个阶段:种子(研制开发)阶段、初创(事业开创)阶段、幼稚(早期发展)阶段和产业化(成熟)阶段。从不同阶段的资金筹集情况来看,在进入产业化阶段后企业逐渐成熟,其技术和产品展示出较好的前景,此时企业可能筹集到发展资金。但是在前三个阶段,在孵企业规模小,市场前景不明朗,投资风险较高,相应较难获得资金投入进行发展。
就对在孵企业的投资来看,由于在孵企业大多是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因此所吸收的投资基本上是愿意承担较大风险并追逐高收益的资本。在孵企业早期通常盈利较为困难,甚至会产生亏损,但是一旦成功却会带来几十甚至上百倍于投入资金的高回报。银行信贷资金出于控制风险的要求,往往不愿意对在孵企业贷款,而风险投资机构往往要审查在孵企业的产品市场、股东和股本结构、财务信息等是否达到投资要求,而这些要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门槛往往较高。在孵企业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决定了融资渠道和相应的融资结构。
二、信息不对称
按照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微企业融资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由此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资金的使用者比资金提供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于是资金使用者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牟取更大利益,而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资金提供者承担更高风险。一般而言,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较充分,公开化程度较高,投资者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这些信息。但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其信息一般是内部化的,投资者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较高,由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中小企业显得尤为明显。于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发生在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大企业。
在直接融资市场上,投资者为了补偿自己的投资风险,就会要求较高的风险补偿,从而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在间接融资市场上,由于中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社会信誉度低和抵押条件差,银行等金融机构处不愿意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具体到在孵企业而言,信息不对称尤为突出的原因是在孵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同时也与我国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支持体系不完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