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庄严承诺 创造人间奇迹
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夏更生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为人类减贫提出中国建议中国方案
徐麟介绍,白皮书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和做法。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附录,共3万余字。正文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人类减贫探索新的路径”“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个部分。“这部白皮书是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献。”
徐麟说:“中国之所以消除绝对贫困,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干部,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脱贫攻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汇聚起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徐麟表示,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路径。白皮书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立足实际推进减贫进程、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等方面,为人类减贫提出了中国建议中国方案。
唐仁健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个胜利是历史性、全方位的。
历史性地整体消除绝对贫困。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1.6%。“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根本改变。生活生产设施明显改善,多年遇到的像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脱贫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脱贫致富的热情高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成为新追求。
脱贫地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脱贫地区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治理更具活力,形成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气象。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精准扶贫方略是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徐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也是这轮脱贫攻坚战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性理念。”夏更生说,2014年启动实施建档立卡工作,全国识别了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从2015年8月份—2016年6月份,进行了回头看,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予以清退,对符合条件的、最初没有纳入的予以纳入。从2017年之后,每年动态调整,不断使精准更加精准。“中国对贫困户的识别是动态的,不是一次识别定终身。”通过自己申报、基层干部帮助群众来反映、行业部门的比对、设立12317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发现。
洪天云说,脱贫攻坚以来,中国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都是以户为单位,衡量标准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收入”讲的是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现行国家扶贫标准,到2020年约4000元。“两不愁三保障”是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具体过程中,还包括饮水安全有保障。中国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维标准,不仅仅是收入,还考量了贫困人口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总体来看,是高于世界银行的极端贫困标准的,也高于2015年联合国确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据统计,2020年底中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740元,远远超过国际极端贫困标准。
我国将从五方面发力防止返贫
王正谱介绍,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将采取五个方面举措防止返贫。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即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在国家层面,将对各地工作进行定期调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上马、送一程”。对现有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三是强化帮扶。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抓好重点帮扶县工作,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其顺利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各省份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集中帮扶。
四是汇聚各方力量。脱贫攻坚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集中攻坚。这些政策、措施要继续执行,比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
五是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将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巩固质量和拓展成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白皮书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下一步重点干什么?“既要统筹兼顾,但也要‘抓主抓重’。”唐仁健说,要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粮食产量“十四五”时期努力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力争逐年稳中有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总体上保持脱贫地区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在西部地区还要确定一批重点帮扶县。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利用农业和乡村的多种功能,发展体验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能参与、多得利,把产业链延长。把乡村的硬件软件建设好。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做好通村组路、村内的主干道,发展产业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工作。同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风,使乡村面貌从里到外有更大变化。
“就业是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脱贫人口收入的基本盘。”夏更生说,要通过稳定就业促进增收,今年我们确定了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少于3000万的目标,从目前来看,采取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轮驱动”,进展相当顺利。
白皮书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那时的中国乡村,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记者 常钦)
转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