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工厂做电商应该具备很大的优势,“货”自然不必说了,工厂就是做货的;“价格”那也是真正的一手货源;“资金”虽然不能说是“雄厚”,但是总比一般创业者要实力强劲吧;如果说到所谓的运营技术,这也不是什么事儿呀,工厂有钱可以招人、组建团队,更何况现在又不是早几年,现在的电商已经是属于普及化的行业了,没那么多“神秘”和“神奇”的事情了。那么就奇了怪了,工厂有那么多优势,为什么会发生工厂做电商的死亡率极高呢?工厂做电商的成功率还不如一个啥都没有的“小白”做电商成功概率高!
或许有人会说:“工厂乱砸钱,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浪费了”;也有人会说“工厂的老板不如小白拼”;当然还会有人说“工厂死脑筋,不会变通”。好吧!这些事情事实上都是存在的,问题是这样的毕竟是少数,能把一个工厂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甚至一些大中型的工厂,人家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战略眼光不会那么一塌糊涂的,为什么他们大多数也做不好呢?
今天这个话题,其实是我在翻阅过去一些供应合同的时候发现的问题,一般供应合同供应商都是乙方,采购方都是甲方,所以工厂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乙方,问题就是出在这里!下销售过程中工厂长期都是乙方,所以他们习惯了乙方思维,工厂只需要为他们的甲方负责,而这些甲方并不是最终消费市场的用户,所以工厂的整条链路都不是为终端消费市场用户服务的,他们只是为中间商服务的,他们常年得到的所谓市场需求是“变形”的,在这种变了形的数据反馈基础上做出来的所谓“消费者行为洞察”肯定是错误的。说的直白一些,对于工厂而言消费者喜不喜欢并不是太重要的,甲方说这里要加一厘米,那么就加一厘米;那里改成红色,那么就改成红色,说的在严重一点甲方采购点头了,对工厂而言问题就解决了。
长期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工厂失去了对消费者市场行为洞察的方法和能力,即使有一些热销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目标消费者人群特征,工厂并不掌握;就算是知道人群特征,但是如何触达这些消费者工厂并没有去思考过。在天猫呈现的热卖,很有可能是抖音矩阵推出来的结果;在淘宝呈现热卖,很有可能是小红书打造的KOL;在微信群热卖的产品,很有可能是微博炒作了热卖话题。当失去了消费者洞察能力之后,就等于失去了整个市场,因此无论你是谁,都必须掌握消费者行为洞察的方法,搞明白用户特征才行。
关于“消费者洞察”或者说“用户洞察”的一些方法论的问题,之前聊过一次“聊聊数据洞察那些事儿”,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出来。这回如果就这样草草结尾,有点虎头蛇尾了,所以,今天和大家就“洞察”这个事情的切入点和维度聊几句,也就是去洞察哪些维度的数据和行为,得到的结果对你是有用的。
第一个是:用户心智
用户心智可以理解成用户的思想、经验、知识的总和。它影响着用户对事物的认知,每个人成长到终老,因为拥有不同的物质资源、社会关系、文化资源,所以会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文化水平、三观,所以这也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表现之一。
同样花20万买一辆车,有的人会选择低配版奔驰,有的人会选择顶配版帕萨特。这就是用户心智的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即使在同一场景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结果都会不一样,由于用户的心智是复杂的。所以你需要在生活当中去做用户调研,深入了解用户的想法和所处场景,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做到大面积的用户调研和反馈是很方便的,开一下你的脑洞,为什么直播只能带货,不能做调研呢?
第二个是、场景影响
用户使用产品会受外部环境影响。
中国人的煎炒烹炸是全世界出名的,所以我们家里的厨房一旦做成开放式的,需要的不是大功率脱排油烟机,而是说明这户人家基本上不怎么炒菜,那么“空气炸锅”、“电动煲汤锅”、“半成品简易加工食材”这些才是他们更加需要的,20块钱一斤的大米卖给他们才是合适的,因为这些人一个月做不了几次饭,难得在家里做一次,那还不弄点高端的尝尝,一斤大米够半个月用的,没觉得贵呀!所以,从一个外部环境可以倒推用户行为习惯,从而洞察用户真实需求。
第三个是:认知偏差
人在思考的时候,会有两种思考方式: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是基于人类的本能、习惯、经验,快速地对一个问题作出判断。慢思考:是基于理性、逻辑、深入思考去分析一个问题并作出判断。我们去做一件事,需要去思考的时候,都喜欢越快想到一个合理的答案越好,不喜欢花费大量脑力与时间去思考,怕麻烦,怕累。
比如:你看到一个全新的牛奶品牌,你总得了解一下情况,对比一下价格,看一下产地、生产厂家什么的,如果买回来喝了觉得口感不错,自己挺喜欢这个味道的,那么下次再购买的时候就不会再去比较了,直接就买这个品牌了,甚至会忽略其他品牌的宣传。这就是“快思考”本性带来了惯性习惯。
再比如:一包纸巾8毛钱,边上另外一包纸巾1。5元,那么你会觉得何必买1.5元的呢?如果在1.5元纸巾的边上,再放一包3元的,那么很多人会觉得8毛的是不是质量不好,3元贵了点,那么就买1.5元的那一包吧,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
所以,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消费者行为,其实背后有一系列的因素在影响这些行为,简单的从销售报表中是无法洞察出有价值信息的,更多的时候数据都会走样,因此要从营销链路、销售渠道、销售策略这些维度全面的去分析结果。
聊到这里,暂时收个尾吧,因为如果要三言两语把消费者洞察这个事情说清楚是不可能的,同时今天的主题是提醒工厂别绕在“乙方思维陷阱”里面,也不能跑题跑太远了。
总之,做电商看似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背后还是有很多值得你去关注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都不是什么“电商独有”的东西,很多都是商业通用的一些法则和方法论,你只需要坚持这些法则、了解这些方法论,就不会进入一个又一个误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