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再融千亿?阿里成首个中美上市网企,或为港股注入强心剂
阿里巴巴11月15日起正式在港交所公开招股,预计发行5亿股,其中公开发售部分占百分之2.5。发行价上限为188港币,以每手100股计算,入场费接近1.9万港币,初步集资940亿港币,如果加上超额配售,集资金额超过1081亿港币,成为近十年来,香港最大ipo。预计11月26号上市。
一般ipo的目的都是为了募集资金,可是阿里巴巴缺钱吗?根据阿里的财报我们可以知道,截止2019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现在手上的现金就高达2342亿元。而且,阿里巴巴也被业界称为“印钞机”。它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令人啧啧称奇:
营业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473.26亿人民币(66.21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304.88亿人民币(42.65亿美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合计达到2341亿人民币(327亿美元)。再看收入利润,2019年半年报显示,实现营收入2339.1亿元,同比增长4%。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又不缺钱,为什么阿里要在香港上市呢?
主要有几个原因,来和大家分析一下:
一是规避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多一种选择。目前国际局势的不稳定、经济下行、增长动力不足等,都让跨国公司处于夹缝当中求生存的两难困境。两地上市,可以让投资者对冲风险,同时为公司提供多一分的保险。
二是为了,丰富公司投资结构和多样性:在招股说明书中,阿里巴巴重点描述了蚂蚁金服33%的股权,以及一些重要的投资项目:2018年5月收购了饿了么,2018年7月7.5亿美金收购土耳其线上零售商trendyol、2017年10月购入菜鸟网络等。同时,阿里也积极拓宽文娱产业,2015年全面收购优酷、2019年3月实现对阿里影业的实际控制。因此募集资金可以让阿里在主营业务得到巩固的同时,拓展和主营业务相关程度较大的投资组合。
最后还是要说一说阿里对香港的情结:
2014年9月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募资总额高达218亿美元,一度成为美股史上募资规模最大的IPO,创下纪录。但是其实,最初阿里的心意完全寄托于港交所。2007年,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上市,后因业务不断扩大,需要退市后将整个集团业务打包上市。但因港交所不支持阿里巴巴提出的“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港交所和阿里巴巴失之交臂。去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采取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敞开大门。香港这扇大门,终于向阿里敞开了,了却一桩马云的多年心愿。阿里巴巴也将成为首个在美国、香港的大陆互联网公司,两地股价会相互影响,投资人持有的股份也能互换。
而阿里巴巴的回归也有助于提振港股士气,截止今年10月中,港股ipo集资金额1443亿港币,落后美国两大交易所。彼时的阿里市值700多亿港币,如今衣锦还乡,落户香港,却今非昔比,市值4000多亿美元,为港股的未来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