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当“红卫兵”成为时尚元素

   2014-08-09 21CN综合
核心提示:  近日一则《儿媳要拍红卫兵婚纱照 遭公婆联手反对后放弃》的消息在网上风传。  因为经常在热播剧里看到,女孩身穿绿军装,

20110703020300403776

  近日一则《儿媳要拍“红卫兵”婚纱照 遭公婆联手反对后放弃》的消息在网上风传。

 

  因为经常在热播剧里看到,女孩身穿绿军装,扎两个麻花辫,清纯又干练,所以热恋时,小田和小徐说好要拍“红卫兵”婚纱照。可在婚纱影楼里,她一选这衣服,婆婆就“变脸”,还打电话“呼叫”公公来阻拦。而新媳妇在得知家人的“绿军装”心结后也释怀,选择了放弃。

  婆媳俩一直“情投意合” 看到“绿军装”时分歧来了

  8月2日,59岁的罗阿姨陪儿子小田和媳妇小徐去北郊一婚纱摄影基地试婚纱。“还是媳妇提出让我陪着去的。我考虑到他们都要试衣,就想跟去给他们看管东西并参谋一下。”罗阿姨说。

  挑选主婚纱和晚礼服时,几乎小徐一指哪款,罗阿姨就立刻附和说“不错”。看到婆媳如此和睦,小田很是开心,可正当他准备夸她们娘俩“情投意合”时,分歧来了。

  选完上述两款服装后,小徐“相上”了一组“绿军装”照,可罗阿姨却装作视而不见,一会儿推荐古装,一会儿推荐民国服。看到婆婆无动于衷,小徐指着样照说:“妈,你觉得我和小田穿这身衣服怎么样?”罗阿姨无语。

  一旁的小田很尴尬,他知道媳妇喜欢这身衣服,还在热恋时,他也许诺结婚时拍一组这样的婚纱照,但他也清楚父母对这套衣服的成见。

  儿媳坚持试装 婆婆呼叫公公“助阵”

  “小两口一辈子就拍这一次婚纱照,总不能让儿子劝媳妇别拍她喜欢的照片吧。”为了不让儿子为难,罗阿姨决定亲自劝阻“执着”的儿媳。她先是试图做儿媳的工作,劝说道:“中国人结婚,咋能不拍几张大红色的衣服呢?”还让影楼服务员拿红色衣服给儿媳试穿,并趁试穿时特意叮嘱服务员,让她一定要说:“穿红色好看。”

  谁知小徐还是对“绿军装”念念不忘:“我想再试试那套绿军装,估计比这个更好看”,并要求服务员拿一套试装。罗阿姨见挡不住儿媳,走出房间,给老公打电话求救。等她再走进去,小徐已经在接公公的电话了……

  小徐说:“那天公公在电话里也只简单说了句‘既嫁到田家,就别穿那套衣服。等回来,爸给你讲个故事。’”小徐觉得公公语气严肃,也就未再坚持。

  经历过“红卫兵”岁月 “绿军装”成公婆心结

  到家后,郁闷的小徐几次想提话茬问问被阻拦拍“绿军装”婚纱照的原因,但都没找着机会。直到晚饭时,憋不住的小徐才鼓起勇气发问:“爸,你上午不是说要给我讲个故事?”

  公公沉默了片刻,只说:“1966年,你爷爷受过红卫兵的批斗。”

  晚饭后,在回自己家路上,小徐才从小田口中得知,小田已过世的爷爷曾是高中老师,因出身富农,在那段时间,受到过红卫兵的批斗。

  昨日,罗阿姨对小徐说:“你爷爷受批斗时,你爸13岁左右,有一些不好的记忆。看到你选那身衣服,心里有些不舒服。我拦你是担心照片拍好了放到家里,你爸看到心情肯定不会好,所以你可别怪爸妈。”

  “原来这身衣服曾给这个家庭带来痛苦回忆。”明白后的小徐表示,公婆一向和蔼,他们的要求她能理解,也愿意照顾他们的感受,放弃那套“绿军装”。

  当“红卫兵”成为时尚元素

  从“热播剧”到“绿军装”,再到各大网站配发的示意图片,小徐其实要的是“65式”军服照,她把这身打扮叫成“红卫兵”其实是错了。65式军服是解放军军服史上最简洁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在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解放军在全国享有空前“突出地位”的时代,这个形象深深印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心中,也是世界对当时中国的一种符号记忆。

  

20110510094700497760

 

  1966年红卫兵出现时,其实只有一小部分红卫兵能穿上真正的65式军服。必须说明一点,当时不管你有多少钱也买不到正宗的军服,当时贪爱这种打扮的年轻人甚至冒着被抓的风险在街上抢军帽,要知道,只有一顶正宗的军帽也足以牛×半条街。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军队改装后,才有大量库存的65式和71式(质料为的确良)军服被批发到劳保用品商店。

  按道理讲,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解放军和红卫兵的形象是不会混淆的,红卫兵即使穿着正宗的军服,但他们没有领章、帽徽,标志他们身份的是左臂上的红袖章,标准的红袖章上面印有黄色的毛体的“红卫兵”三个字。小徐的公婆反对“红卫兵婚纱”,是因为小徐的爷爷遭受过红卫兵的批斗,这个家庭有“文革”创伤,不免触景伤情,心生厌恶。不过他们很可能把军人和红卫兵搞混了,或者他们不愿意分清楚也未可知。

  对于“文革”中的各种符号,比如红卫兵、红袖章、忠字舞、样板戏……,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人,在“文革”中浑然不知到“文革”后才意识到被耽误的人(笔者就算一个),以及后生的年轻人,对这些符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作家巴金就对当时重唱样板戏极为反感,因为他在牛棚里受罪的时候天天被强迫听高音喇叭里的样板戏。

  

20120714061400467694

 

  “文革”的一些符号在年轻人眼中成了某种时尚的元素,小徐的公婆可以用自己家的真实历史阻止它泛起,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用什么向他们解释那个复杂而惨痛的时代?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涉及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且,不保证本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对因使用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创业参考
推荐图文
推荐创业参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合作代理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5045284号-1